近期,李旺镇坚持党建引领,紧紧围绕肉牛补栏这一关键环节,将补栏工作作为提升产业效益、促进农民增收的核心抓手,坚持多维度发力、全方位施策,扎实推进肉牛补栏扩群,有效推动肉牛产业向精细化、特色化转型,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一 强化组织引领 激发补栏“新动能”
线上线下联动覆盖。在镇党委统一部署下,各村党支部综合利用村务公开栏、村级广播站、村民微信群、微信公众号等平台,高频次发布肉牛市场行情分析、养殖扶持政策解读及科学补栏技术指南,确保信息直达农户。累计推送信息10余条,覆盖全镇14个行政村。算好“明白账”鼓信心。组织党员骨干、畜牧兽医站技术人员、村“两委”干部、养殖示范户成立宣传小分队,深入农户家中、田间地头,开展“主题党日+政策宣讲”活动,面对面帮助群众算清投入产出账、市场前景账、政策红利账,消除补栏顾虑。开展入户宣传7余次,覆盖潜在养殖户260户。典型示范现身说法。精选3个由党员带头或党支部重点扶持的补栏效益显著的养殖户作为典型,组织现场观摩会9场,让党员致富能人“现身说法”,用身边鲜活实例激发广大农户的补栏热情和信心。
二 突出堡垒作用 强化采购“硬保障”
党员牵头统购降本。 积极引导由党支部领办或党员牵头的4家肉牛养殖专业合作社及5名党员养殖大户发挥引领作用,采取“统一品种、统一议价、集中调运”模式,组织有补栏需求的散养户抱团发展。远赴甘肃张掖、内蒙通辽等地集中采购,引进优质基础母牛1000头,单头成本直降1500余元,有效减轻了养殖户的前期投入压力。多元渠道保障供给。镇党委主动“走出去”,牵头对接区外信誉良好的大型繁育场、交易市场3家,建立稳定供应关系。同时,充分发挥各村党组织作用,挖掘本地牛源潜力,搭建信息共享平台。严把入口质量关。成立由党员技术骨干带头的工作专班,严格执行“集中调理+封闭隔离”程序。引进牛源到镇后,立即实施28天封闭式消毒隔离,并由专业人员监控调理,确保购入牛只健康安全,为后续育肥奠定坚实基础。

三 发挥先锋效能 提升养殖“高效能
本土专家精准指导。挖掘并组织镇内3名党员“土专家”“田秀才”,成立技术服务队,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开展“点对点”“手把手”的饲养管理、疫病防控、饲草料配比等技术指导服务30余次。技能培训贴近实战。围绕补栏后关键饲养技术,依托镇党校、村级活动场所等阵地,举办专题培训班9期,内容涵盖科学育肥、青贮制作、常见病防治等实用技能,累计培训养殖户1000人次,显著提升了新老养殖户的精细化管理水平。搭建交流互促平台。 创建“养牛技术交流群”,由党员养殖能手担任群管理员,鼓励养殖户实时分享经验、提出问题、互助解难,形成“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有效促进养殖技术整体提升。
四 强化政策落实 注入发展“强心剂
精准补贴添动力。李旺镇在落实县级补贴政策的基础上,发挥党组织把关定向作用,量身定制奖补细则:对母牛存栏20头以下的小规模养殖户,在区外调购达标能繁母牛,每头奖补500元,每户最高补10头;规模养殖场及母牛存栏20头以上的养殖户,在区外调购10头以上达标能繁母牛,每头奖补500元,每户最多可补20头。在党员带头申报、支部审核推动下,截至目前,已完成肉牛补栏4915头,占全年计划的112%;累计出栏11537头,任务完成率100.3%。金融活水助发展。充分发挥党组织桥梁纽带作用,协助养殖户充分利用富民贷、“小额信贷”等产业扶持政策,形成合力,根据养殖户实际情况、政策申报条件等,为养殖户增加补栏扩大规模提供强有力的保障。风险屏障稳预期。大力宣传推广政策性肉牛养殖保险,积极引导新补栏户参保,协调承保机构优化理赔服务,化解养殖过程中的疫病、死亡等风险,让养殖户吃下“定心丸”。目前李旺镇肉牛参保率达100%。
下一步,李旺镇将持续强化党建引领,在延链补链强链上发力,进一步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优化服务保障、强化科技支撑、拓展市场销路,推动肉牛产业从“扩数量”向“提质量”“增效益”转变,切实让“牛产业”在党的旗帜下真正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牛经济”、驱动乡村振兴行稳致远的“牛力量”,为绘就产业兴、百姓富、乡村美的壮丽画卷贡献坚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