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村以前选个女村干部特别难,小慧思路活、干劲足,村里终于有了新鲜血液!”蒿滩村党支部书记马鸿星感慨道。
面对“选人难、用人难”困境,海原县李俊乡打破地域限制、盘活全乡人才资源,探索“跨村任职+精准考核、因村派人+人岗相适”选用机制,瞄准蒿滩村“女干部难选、思路不开阔”这一痛点,在偶然入户时得知,邻村红星村大学毕业生张小慧有石嘴山市大武口区委组织部工作经验、熟悉农村实际情况的突出优势,多次上门“挖人”,最终精准选派张小慧跨村担任蒿滩村党支部副书记。张小慧到任后迅速牵头推进党建标准化建设,加大党建带团建工作力度,赢得村民广泛认可。
为有效破解“空心村”选人难题,海原县各乡镇打破“本村干部本村选、本村人治本村”的传统观念,进一步拉宽视野,探索跨村储备、提前试岗新路径,召开返乡大学生、产业带头人座谈会30余场,推动500余名优秀青年参与村级事务,多举措加强思想动员,9个“空心村”跨村储备村级后备力量16名,目前均已到村跟岗锻炼,9名优秀后备力量经考察试用合格,选入班子全面投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大宣传大排查大整改等重点工作。
七营镇砖窖村地处偏远,常住人口只有69户179人,“空心化”严重,加上交通不便,年轻人“不愿来、留不住”,后备力量严重不足,乡村两级班子成员为此十分“头疼”。经乡镇党委班子商议,决定在全镇范围内实施后备干部跨村锻炼。最终,砖窖村成功选用了一名来自七营村的后备干部担任村委委员,这也是全镇第一位跨村任职的后备干部,学历好、能力强,工作积极性高,到岗第一天就跟着村干部走村入户,了解基本情况,学习政策知识,砖窖村村民都说“村里这下选了个好娃娃”!
今年来,海原县着眼优化调整村“两委”班子,建立“三向发力”选人机制拓宽选人入口关,采取“本土挖潜、跨村引才、全域招募”方式,由乡镇包抓领导、驻村工作队采取入户摸排、交流座谈形式,对产业带头人、村民小组长、返乡大学生、创业青年和退役军人等五类党员群体5200余名党员进行全覆盖摸排,发动乡村干部开展“敲门行动”,走访群众2万余户,面谈350余人,深挖在村能人。公开发布“招募令”,梳理汇总村干部关心关爱有关政策,提供村级后备力量成长指南,先后吸引3.4万人关注,进一步引导青年党员返乡下乡,有效推动人才资源跨村流动,切实壮大村级后备干部储备力量。推行“五步筛选法”严把选人质量关,通过资格审查、集中面谈、集体研究、部门联审、建档入库,按照乡镇党委把关从优初筛、县级联审从严复审用人原则,择优入库后备力量993名、村党组织书记后备力量237名,实现“一村多备、优中选优”。建立“双导师”培养机制提升育人实效性,422名乡镇班子成员、包村干部、第一书记、村书记,通过“师带徒”“老带新”,与后备力量结成907对帮带对子,围绕村级重点事务开展实践指导,鼓励有致富带头能力的35名村级后备力量加入发展集体经济“帮帮团”,深度参与项目谋划、生产经营,在乡村振兴一线锤炼本领。 (作者:梅涛)